苏州东仪通电子仪器有限公司

中文 | English

你的位置:首页 » 新闻资讯 » 行业新闻 » 中国移动:4G遇考验 转型前景模糊

中国移动:4G遇考验 转型前景模糊

On: 2013-07-01 In: By: 美蓝电子

  2013年亚洲通信展最近在上海开幕。与往年一样,中国移动再次如约而至。该公司董事长奚国华在展会举办期间透露称,TD-LTE产业已经成熟,今年预计将有11款TD-LTE手机上市。在这样的场合,说这样的话,让人不禁有一种中移动要以TD-LTE制式“称霸亚洲”的联想。

    有媒体援引奚国华的话说,“我本人和许多好友用户都已经在试用,特别是几款双待机手机的性能表现令人非常满意,特别令人振奋的是现在高集成度的28纳米的TD-LTE智能手机也已经上市,这表明TD-LTE产业水平已经迈上了新的台阶”,随着全球终端芯片厂商的集体发力,TD-LTE多模多频段手机技术趋于成熟,今明两年将迎来TD-LTE终端多样化、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也指出,根据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各种测试,目前,我国TD-LTE在芯片、终端、仪器等关键设备方面已具备了进入大规模商用的条件。

    这些透露出来的信息都是在说明一点:中移动在经历了惨痛的3G教训后,在不可逆潮流的推动下,正在卷土重来。但在各种势力的多重挤压之下,其能否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光辉未来?这显然不光与中移动有关,三大运营商正在共同寻求答案。

    “哑管道”

    中移动前任董事长王建宙曾多次强调,中移动要设法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当庞大的身形压过另一运营商大鳄沃达丰后,中移动眼中真正的竞争对手,就已不再是电信运营商。

    自从苹果的iPhone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进程后,全球电信运营商的地位,已经越来越尴尬。手机应用的开发者绕开运营商直接面向用户群体,他们把APP放在软件商店里供用户下载,而用户则需要向苹果付费,苹果与开发者分成。在苹果制定的规则中,运营商是可以忽略的,他们只是提供手机上网的通道。

    受苹果的启发,互联网企业纷纷向运营商袭来,他们不再是当年的电信增值业务提供商,他们以以原有的黏性业务向移动互联网渗透:例如腾讯基于QQ聚集了大量用户,并逐步向新闻、社区、游戏、支付等领域扩展;谷歌和百度通过搜索、地图等逐步向手机移植应用,并通过手机操作系统占领最终用户。而UC这样的浏览器公司,更是立志于成为手机的流量和内容导航门户,把新闻、推荐、应用、游戏、用户中心、支付,聚合在其浏览器上......

    形势愈加明朗。应用和内容提供方在有了用户量作支撑后,都有了和电信运营商对抗的勇气和资本。对运营商而言,语音业务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。

    “流量收入成为运营商最主要的新增长点,而语音则出现逐步下滑的局面。”奚国华在亚洲通信展期间说,今年1至5月,中移动的无线上网收入同比增长61%,语音收入同比下降2.4%。

    高速增长的流量给运营商网络带来明显压力,互联网OTT的冲击也日益凸显。韩国电信运营商SKT的数据显示,其短信业务量已从巅峰时期每月106亿条,下降到现在的30亿条。国内同样不容乐观,工信部的数据显示,2012年,国内的手机短信发送量为8973.1亿条,同比仅增长2.1%,人均短信发送量同比下降9%。去年,中国移动语音业务营收为3680.25亿元,同比增长仅1%。市场研究公司Ovum预测,受OTT影响,全球运营商将以年复合增长率-2.4%的速度下降。与微信一样,网络电话公司Skype也被运营商视为对手,很多运营商甚至要求当地政府封杀Skype。来自ArthurD.Little的数据显示,目前国际长途有1/4是通过Skype完成的。

    OTT业务杀伤力巨大,尤其是微信,这款2011年1月才诞生的手机聊天软件,已成了令运营商无比畏惧的“猛兽”。它在两年时间吸引了超过3亿用户,蚕食运营商大量的短信及语音业务,腾讯也因此被誉为中国“第四大电信运营商”。有了微信,人们可以不打电话,也可以不发短信。“产业价值正逐步从管道向内容、从通信网向互联网、从话音服务向信息服务转移,运营商沦为‘哑管道’的风险正在积聚,”奚国华说。

    蹩脚的4G

    如何自救?奚国华认为,中国移动可以从网络、平台、业务、终端四个方面寻求运营商的新价值。以网络为例,“可以说TD-LTE已经发力,全球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已经基本形成。”“流量的快速增长会进一步激发网络和信息应用的需求,推动了4G通信技术、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发展,为运营商创造了新的产业发展机遇”。

    正因如此,中移动在LTE的部署上十分狂热。已于日前启动的20万个TD-LTE基站招标,拉开了大规模4G投资的序幕。伴随TD-LTE网络的建设,相关终端设备企业也在不断成熟。根据GSA的统计,截至2013年4月,全球共发布166款TD-LTE终端,其中包括16款TD-LTE智能手机,且79%的终端支持多模多频。

    为进一步加强终端建设,奚国华介绍,2012年10月,中国移动集采的7万多部终端产品已有19款通过测试;今年2月,中国移动宣布采购100万部TD-LTE终端的计划,目前正在进行16万部采购,9月左右启动新一轮的采购。

    虽然有评论说4G牌照在年内发放已经板上钉钉,但是在国内,4G的驱动更多是来自政策推动而非市场。所以,中移动在4G上仍会面临严峻考验。

    韩国的4G危险状况就是一个例子。作为世界上快速商用LTE的国家,据统计,韩国现有3300万智能手机用户,其中超过60%的用户已经购买了LTE服务。今年早些时候,韩国运营商LGU+发布的2012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,由于LTE市场营销费用大幅增加,使该公司在第三季度出现净亏损;另外两家运营商同样压力巨大:SKT业绩大幅下滑40%。KT会长李锡采在某非公开场合甚至说“4G彻底失败”。

    有通信专家指出,与3G相比,4G并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变革,只是移动带宽变得更宽而已。“运营商在4G时代如果仍然卖语音、短信或者流量,亏损是必然的。”电信运营商不要被电信设备制造商绑架,应该考虑清楚用4G来做什么。如果没想好就建设4G,结果不会比韩国运营商更好。

    咨询公司In-Stat预计,中国LTE用户数在2013年以前将不会超过50万,其中80%的用户将来自中移动。而有投行人士表示,大规模推出4G技术尚需时日,“当年中移动的3G实验网,也做了好几年才推出”。

    在3G牌照发放之后,中移动拿到的TD-SCDMA制式的发展一直不理想,这也是其着急上马4G的原因。来自路透社的报道认为,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,国内会多网共存,即2G、3G、4G会同时运营。中移动在3G网络上的基础不牢固,实际上也影响了4G网络建设的发展。通信界人士对此在接受IT商业新闻网记者采访时就认为,中移动除了推出上述的4G终端还远远不够,如何培养旗下规模庞大用户的数据业务使用习惯才更关键。《IT经理世界》的报道也认为,在3G时代,中移动和中电信、中联通的竞争,更多的时候是在用2G来狙击3G,其在流量经营方面的探索还无法和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比拟。

4G牌照发放后,监管部门和运营商所要面对的问题还有很多。首先是成本问题,在3G时代,从标准的提出到产业链的最终形成花费了大量的资金。4G时代到来后,如何与3G之间取得平衡,如何节约成本,网络制式如何融合等等都是考验。第二,在多网并存的情况下,监管部门如何管理?怎样平衡包括国网公司在内的运营商间的多网竞争局面?这既要考虑到弱势运营商和强势运营商之间的非对称监管,同时还要为国产4G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。

    光明的未来?

    也许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,不要总围绕着以网络制式为核心的模式中展开论述。资深媒体人张鹏认为,中国移动的实力和地位决定了它有能力,也应该成为这个产业中有国际竞争力的“鲨鱼”,但成为这样的“鲨鱼”应该有其独特的方式。毕竟要求这个庞然大物内生建立起有效的创新体制,形成创新所需要的快速、灵活的反应能力,这将是个无法完成的任务。因为现代大公司的创新管理实践表明,必须通过外部整合,即树立生态系统的视野和“价值链竞争”的理念,通过优化合作伙伴的生存环境,让一群机制灵活、反应迅速的小“鲨鱼”拱卫在中移动周围,这样,这家巨型企业的业务创新之路才会越来越宽广。

    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也认为,外界认为“运营商过去是管道为王,将来是内容为王”,这些观点都不完全正确,未来必须是对价值链进行重新分配。

    通过对网络能力的开放,运营商可将网络服务延伸,摆脱“空心管道”的尴尬。未来,通信行业和互联网产业,无论从产品到服务,都会出现高度融合。事实上,随着科技的发展,各行各业都在相互渗透,如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进入金融领域。运营商可牺牲一定的传统话音与短信业务,将数据业务做大做强,进一步挖掘用户价值。

    这与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的“去电信化”理念相似。移动互联网需要活跃的思维,适时的创新,运营商如果在没有优势的移动互联网软件上押注,不如依然立足基础设施,譬如新掀起的云计算大数据中心建设。

    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谢朝阳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,“运营商的经营体制一直是按照电信思维来建立的,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运营商开展云计算服务。前不久,中国电信集团公司董事长王晓初提到,我们要‘去电信化’,那么运营商做云计算更加需要有点互联网的精神。”谢朝阳认为,运营商可以再“快”一些。“我们开展各项业务还是会受到电信原有体制的束缚,希望‘去电信化’能够真的发挥作用。”

    业界评论认为,云计算概念如今方兴未艾,运营商有网络与大数据中心资源优势,理应成为国内推动云计算的主角。在全球范围内,云计算的引导者依然为大互联网厂家。国内运营商可通过开放的平台与软、硬件厂商合作,重构云生态环境,从而成功去电信化,完成传统通信的外的再一个大战略布局。

    谢朝阳则认为,运营商的优势在底层,是手头的这张大网,但是这张大网的价值却并未被充分挖掘,需要借助一些技术激活,比如云计算、CDN(Content Delivery Network,内容分发网络)。

    这不是互联网企业的强项,换句话说,在这方面,互联网公司难以参与竞争。云计算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,是一个“勇敢者的游戏”,这意味着企业的大量成本将消耗到带宽和电力成本上。CDN同样如此,除了有实力的大型互联网企业腾讯、百度、阿里巴巴等自己建立CDN外,对更多的企业来说,自建的成本十分高昂,这其中有一大部分成本,都是向运营商租用的成本。

    这正是传统电信运营商新的机会所在。谢朝阳对此比喻说,“假如互联网公司做云计算,相当于运营商有10元钱不想赚,分成了几份对互联网公司说你们去赚吧”。